财富知识服务平台

不确定时代的投资逻辑

2022-10-02 22:04:19

这是苍穹猎鹰第243篇演化日记

不确定时代的投资逻辑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美联储加息、疫情、地缘冲突、大通胀、全球衰退、“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露,一系列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接踵而来,不断地冲击着大家紧绷着的神经。

市场在这些事件的冲击下,屡创新低。刚刚过去的9月份是投资者最煎熬的一个月,各大指数纷纷扑街。

整个9月份A股一共有超过2000只股票下跌幅度超过10%!上证指数跌5.55%;深成指跌8.78%;创业板跌10.95%;科创50跌8.77%。

不光是A股,恒生指数跌13.69%,标普500跌7.95%,纳斯达克跌9.13%。

全球金融市场可谓是一片绿油油。不少投资者在弹幕上吐槽“跌麻了”“崩盘了”,各种问候语都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崩盘”就是土崩瓦解,不仅价格完蛋,整个系统都不可挽回地完蛋。但仔细想想,可能吗?任何一个市场,无论股市、债市包括“只涨不跌”的房地产,涨涨跌跌那是常态,盘本身是不会崩的。

罗胖在60秒语音里谈到:“崩盘”反映的不是事实,而是某一部分人的心态,是心态崩了,而不是盘崩了。

反过来想想,金融体系要么会崩溃,要么不会。如果它崩溃了,我们买不买都没有关系,因为一切都结束了。就像当下地缘冲突升级,有传言说可能动用核武器。真的用大家都完蛋,拿着钱也没有用。

如果没有动用,金融系统也没有崩溃并且价格处于底部,我们却没有购买,会不会失去一个绝佳的击球点?

当下股市价格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投资者常用的沪深300指数,整体PE(市盈率)处于历史18.70%,PB(市净率)更是低到令人咋舌的1.67%。

如果股市历史按100天算的话,市盈率81天比现在高,而市净率则是98天比现在高,妥妥的低位。

通常都说,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并不意味着当下低位买入就一定上涨,只是上涨的概率更大。因为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过度担忧,行情还有可能持续震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少朋友会问“买入什么时候能涨?”“大盘还要跌到什么时候?”。一般问出这类问题的人,基本上都是“确定论”的受害者,不能忍受“不确定的未来”,更不能接受把投资结果交给“运气”。

“确定论”又称拉普拉斯信条,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在18、19世纪,基本上统治了科学界。

确定论相信,只要知道事物“这一秒”的状态,然后用“自然规律”去推导,就必然能得出事物“下一秒”的状态。例如,用牛顿力学算出的天体运动。

在这种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钟,像钟表一样走动,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这也称为机械论。无法预测未来,只是因为我们所知太少,算力不够。

“量子理论”的提出,彻底颠覆了“确定论”。量子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的发生,无关因果,只是概率。微观世界的概率叠加概率,概率嵌套概率,不断累积,到了宏观世界,就被叫做“运气”。

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道理来说得通的。如果什么都可以用道理解释清楚,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惑。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三分天注定”“1%的灵感”就类似于“运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行情不好时候很多优秀的公司、未来前景光明的行业都创出新低,典型的阿里巴巴、腾讯等等。再好的投资策略,也只有等待上帝掷完骰子,才知道结果。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阿里巴巴成功是靠运气,并非依靠勤奋;360创始人周鸿祎说:我特别讨厌成功学,成功的运气成分太大。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创业初期70%靠运气;小米创始人雷军说:企业成功85%来自运气。

既然都靠运气了,就干脆躺平等待金币砸到自己的脑袋上?肯定不是,其实运气是可以主动管理的,科学一点的说法就是提高做成事的概率。

提高做成事的概率就是在不确定时代寻找确定性,事实上,时代从来就没有确定过。

比如在2008金融危机,谁敢说房价一定还会接着涨?在2016年的时候,比特币和以太坊还被视为庞氏骗局。

从当下往回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如果放在当时连神仙都看不清楚。千金难买早知道,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下看未来。


所以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不求绝对成功,而是求相对较优。在每个当下的时间点,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做一个相对正确的决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每个人来说,资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信息,有限的资金。

对于普通人来说,获取信息渠道无非就那几条,上市公司财报、从业人员的文章和公众号、公开媒体的财经信息等等。资金可能只有自己的薪水,少数有发明专利、版税和房租收入的除外。

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就是找到确定性的方向。

李璞老师在直播中提到了三个确定的方向,分别经济新常态、老龄化社会和共同富裕。

经济新常态就是未来国内经济增长会持续放缓,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整个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了,不可能再维持过去高速的增长。

这个时期投资不能像过去那样“大干快上”,而是开小口挖深井,在某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不是靠大而全,而是靠小而美获得更高收益。

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5%,进入深度老龄化。老龄化社会的经济特征,看看隔壁的日本和香港就大致清楚。

无非就是消费疲软、房地产价格低迷,但消费医疗、康复护理、人力替代比如服务机器人等行业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点。

共同富裕则有可能在分配端侧重点有所调整。

初次分配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次分配要讲公平。

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鼓励富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去年完成的脱贫攻坚,今年开展的乡村振兴,都是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杀富济贫,肯定会让企业获得合理的回报,要不很难持续下去,当中会有些不错的机会。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